-
石家庄正博会首日签约项目引爆商贸热潮
第十一届正定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以193.585亿元的首日签约金额拉开帷幕,彰显京津冀商贸平台的强大吸引力。这场汇聚海内外1.5万客商的盛会,通过22个重点项目的落地,展现出河北省在"一带一路"与"4+4"现代产业战略下的招商引资新成果。 一、开幕式现场见证商贸新高度 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来自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共同启动本届正博会。主展区设置八大主题展馆,涵盖智能制造、跨境电商、文旅融合等前沿领域。现场特装展位占比达60%,其中德国工业设计展团、东盟特色商品馆等国际展区成为焦点。 二、重点项目签约凸显产业升级 首日签约的22个项目涉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突破8亿元,其中智能物流产业园、跨境供应链基地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占比45%,反映出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趋势。 三、平台效应激活区域协同发展 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本届展会首次设立"京津企业联合展区",吸引两地83家企业参展。同期举办的产业对接会上,达成初步合作意向156项,涉及技术转移、产能合作等多个维度。 四、文旅商融合打造特色品牌 正定古城特色展区通过VR技术重现历史场景,带动周边文旅项目签约额超20亿元。"会展+文旅"模式促成酒店、餐饮等配套产业签约项目7个,形成"以展促游、以游促商"的良性循环。 五、国际元素提升开放能级 来自德国、马来西亚等国的商贸代表团举办多场国别推介会。中欧班列沿线国家商品展销专区日均客流量突破万人次,国际采购商订单量同比增长32%,凸显正博会作为国际商贸平台的影响力。 六、配套活动赋能产业创新 平行举办的数字经济论坛发布行业白皮书3份,智能制造研讨会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9个。文体活动与商贸展演相结合的创新形式,日均吸引参观者超3万人次。 本届正博会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展览模式,实现首日线上平台访问量破百万。展会执行方表示,后续两天将重点推进商贸配对与项目落地服务,持续释放"以展兴产"的长期效应。
2025-08-31
-
石家庄重点药企创新驱动利润激增36%
今年以来,河北省医药产业通过强化招商引资与创新转型双轮驱动,实现首季开门红。最新数据显示,全省制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30亿元,利润总额同比增幅超三成,其中石家庄等重点城市的龙头企业贡献显著,展现出强劲发展动能。 一、核心指标稳健增长 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披露,第一季度全省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30.17亿元,同比增长5.3%;利润总额24.67亿元,增速高达36.5%。值得注意的是,石家庄四药、以岭药业等6家重点企业合计利润14.44亿元,占全省总量近六成,同比增长34.45%,凸显头部企业引领作用。 二、创新战略成效显现 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园多家企业通过研发投入强化竞争优势。以创新型药企为例,其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普遍超过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政策层面,河北省将医药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对创新药、中药现代化等领域给予专项支持,推动企业加速技术迭代。 三、转型升级路径清晰 常山生化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能提升,新建智能化生产线使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市场营销方面,重点企业构建覆盖全国的经销网络,线上学术推广活动频次同比增加35%,有效扩大终端市场渗透率。 四、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河北省出台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审评审批、医保准入等环节强化支持。石家庄市配套设立50亿元产业基金,重点扶持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项目,目前已有17个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五、未来展望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京津冀生物医药协同发展深化,河北药企在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中药经典名方开发等领域优势将进一步释放。预计全年利润增速有望保持在25%以上,创新驱动型企业的占比将提升至40%左右。
2025-08-31
-
石家庄冀蒙商会成立助力跨区域经济协作
河北省内蒙古商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冀蒙两地经济文化协作进入新阶段。大会现场完成五轮重点项目签约,涉及新能源、农牧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同步获得金融机构授信支持,为跨区域招商引资搭建高效平台。 一、跨省商帮组织填补资源对接空白 华北地区人口流动与产业转移趋势下,20万内蒙古籍人士在河北省创办企业超6000家,覆盖建筑科技、现代服务等多元领域。新成立的商会整合两地工商资源,建立标准化服务清单,重点解决蒙企在冀发展的政策咨询、产业链配套等痛点。 二、签约项目凸显产业互补优势 现场达成的合作协议中,清洁能源开发占比达40%,反映河北光伏技术优势与内蒙古风光资源的结合潜力。其余项目聚焦乳制品冷链物流、生物制药等特色领域,通过建立"蒙字号"产品河北分销中心,缩短供应链半径。 三、金融配套强化长效协作机制 商业银行提供的专项授信将重点支持商会成员技术升级,其中绿色信贷占比不低于60%。两地发改部门联合发布产业指引,共同设立科创基金扶持中小微企业,形成"技术研发-中试转化-规模生产"的跨区域协作链条。 四、文化纽带激活商业网络价值 商会同步启动"蒙商文化周"品牌计划,在河北省建设特色产品展销馆。通过非遗技艺展演、草原美食节等活动,提升蒙商品牌影响力,每年定期举办企业家互访考察活动。 五、区域协同发展形成示范效应 该案例为跨省经济协作提供实践样本,未来将建立京津冀蒙产业转移对接数据库。商会已与7个地市开发区达成协议,规划专属产业园,预计带动就业岗位超8000个。
2025-08-31
-
石家庄经开区出口逆势增长凸显产业韧性
在复杂国际经贸环境下,石家庄经开区通过优化招商引资结构和产业升级,实现一季度出口额同比增长11.1%。钢材、汽车零部件等优势品类表现亮眼,民营企业贡献超五成贸易额,展现出区域经济强劲的抗风险能力。 一、贸易结构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 海关数据显示,石家庄经开区出口增速显著高于进口表现,形成493.8亿元出口与290.8亿元进口的顺差格局。其中汽车零部件出口增长带动明显,钢材品类以35.6%的同比增幅成为最大增长点,反映出制造业基础优势。进口端受铁矿砂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总值下降26.1%,但汽车零配件进口量呈现两位数增长。 二、市场主体活力分化显著 民营企业以409.2亿元贸易规模稳居主体地位,1.2%的增速彰显民营经济韧性。外商投资企业232.4亿元规模实现0.7%微增,而国有企业142.9亿元贸易额出现29.5%深度调整。这种结构性变化表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更具应对国际环境波动的能力。 三、国际市场份额结构性调整 澳大利亚仍以131.8亿元保持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但21.9%的降幅促使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对韩贸易49.5亿元规模实现10.3%增长,其中汽车零部件、电子元件等中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同期对东盟、中东欧等地区出口增速高于平均水平,市场多元化战略初见成效。 四、产业政策引导转型升级 针对铁矿砂进口量增价跌45.9%的情况,当地已启动过剩产能淘汰计划。在钢材领域,通过差别化出口退税政策引导企业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通过技术升级,实现进口替代与出口扩张同步推进,形成产业链良性循环。 五、可持续发展面临双重挑战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资源型进口企业形成压力,而全球绿色贸易壁垒对传统钢材出口构成制约。专家建议,应加速智能制造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应用,同时建立钢材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体系,以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新型贸易规则。
2025-08-31
-
石家庄探索市政设施PPP模式创新路径
河北省近期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推出新举措,通过深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推动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这一政策旨在扩大招商引资渠道,重点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供水、供热、智慧城市等民生项目,计划建成示范项目并建立标准化运作体系,为全国市政设施建设提供可复制经验。 一、政策框架与重点领域 石家庄市作为试点城市,明确将城镇供水、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八大类项目纳入优先合作范围。针对不同项目特性设计差异化合作模式:经营性项目采用特许经营授权;准经营性项目配套补贴机制;存量项目探索资产重组模式。特别在智慧城市领域,鼓励采用"建设-运营-移交"模式开发智能交通、市政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 二、风险管控与制度保障 邯郸市率先建立三级风险评估机制,要求所有PPP项目必须完成政策合规性审查、财务可持续性测算及环境影响评估。在合同规范方面,明确要求设立动态调价条款、强制退出情形约定等核心内容。邢台市已组建专业法律团队,针对土地权属、收费定价等高频争议点制定标准化解决方案。 三、项目库建设与实施进展 保定市建立全省首个市级PPP项目动态数据库,目前入库项目涵盖14个区县的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等环保设施。沧州市通过季度推介会发布项目清单,首批中水回用项目已吸引多家环保企业参与投标。衡水市对示范项目实行全周期审计制度,确保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 四、长效发展机制构建 廊坊市创新提出"绩效付费"模式,将30%合作款项与项目运营质量考核挂钩。张家口市试点"PPP+REITs"双轮驱动,允许社会资本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设施。承德市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解决项目审批、用地保障等关键问题。 目前河北省已形成"省级统筹、地市落地、县区配套"的推进体系,下一步将重点完善社会资本合理回报机制,强化运营期监管能力建设。这一系列探索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实践参考。
2025-08-31
-
河北石家庄4家领军企业跻身全球创新榜单
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河北省通过强化政策引导和招商引资,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最新发布的全球创新1000强榜单中,石家庄市石药集团、保定市长城汽车、邯郸市河钢股份及新兴铸管成功入选,标志着河北省在高端制造和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实力获得国际认可。 一、全球创新榜单凸显河北产业升级成效 普华永道发布的全球创新1000强榜单以企业研发投入为核心指标,2018年全球总研发支出达7820亿美元,同比增长11.4%。中国共有175家企业入围,其中河北省占4席,反映出该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创新策源能力。入选企业覆盖生物医药、汽车制造、钢铁冶金等关键领域,与河北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目标高度契合。 二、政策体系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 河北省近年来出台《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构建了覆盖全周期的创新激励政策:对研发投入实施后补助机制,将国有企业研发支出纳入利润考核体系,建立研发投入公示制度。以河钢股份为例,其研发费用连续三年保持15%以上增速,2022年建成全球首例氢冶金示范工程。保定市对长城汽车等企业实施"研发投入倍增计划",配套税收优惠和土地支持政策,推动企业研发强度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 三、龙头企业引领区域创新生态 石药集团在石家庄建设的生物医药产业园,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50亿元,拥有发明专利800余项,其抗肿瘤药物研发管线数量位居国内前三。新兴铸管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成全球最大的离心球墨铸铁管智能生产基地,产品应用于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工程。邯郸市围绕河钢股份打造钢铁行业绿色制造创新中心,带动上下游47家企业完成技术改造。 四、创新驱动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河北省科技管理部门数据显示,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18年的1.7%提升至2022年的2.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1万家。在装备制造领域,长城汽车构建了涵盖纯电、混动、氢能的立体化研发体系,海外研发中心遍布欧美日韩等汽车工业强国。 此次榜单入选既是对河北省创新成果的阶段性检验,也为区域产业转型提供了示范样本。未来河北省将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重点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更多"河北创造"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2025-08-29
-
石家庄打造鹿泉栾城两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石家庄市以招商引资为重要抓手,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重点推进鹿泉抱犊寨和栾城三苏都市农业游两大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此举旨在以点带面推动全域乡村产业升级与环境改善,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一、鹿泉抱犊寨片区:文旅融合激活山区资源 依托抱犊寨景区辐射效应,该片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与休闲农业。通过修复古村落建筑、完善登山步道等基础设施,串联周边红色教育基地与采摘园区,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民俗”的全季旅游业态。目前已完成12公里景观道路硬化,新建3处游客服务中心,引入社会资本开发特色民宿集群。 二、栾城三苏片区:都市农业赋能产业转型 以宋代文化为脉络,打造集研学体验、智慧农业于一体的都市近郊游目的地。片区建成2000亩标准化蔬菜基地,配套建设农业科技展示馆和亲子农耕体验区,开发“三苏文化宴”等特色餐饮。通过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直供城市社区,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带动周边8个村集体增收。 三、持续优化双轮驱动发展格局 在巩固平山西柏坡红色旅游、正定古城文化游原有片区基础上,新规划实施四大市级片区联动开发。藁城片区聚焦宫灯非遗产业,无极片区发展生态养殖,晋州鸭梨深加工与深泽布艺产业均形成产业链条。全市建立“财政引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多元融资体系,累计落实专项贷款超20亿元。 四、创新机制保障长效运营 推行“片区长负责制”,建立环境维护与产业运营捆绑考核制度。完成农村旱厕改造3.2万户,实现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600余人,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9个,乡村旅游接待量同比增长35%。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11个县级片区特色产业覆盖率已达90%。 当前,石家庄市正以两大省级片区为引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环境整治向产业兴旺深化,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乡村振兴实践样本。
2025-08-29
-
石家庄高新区打造全国领先藏医药产业基地
河北省石家庄高新区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入我国除藏区外首个藏医药产业园区,标志着民族医药产业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该项目占地80亩,集研发、生产、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预计投产后年产值超7500万元,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与藏医药传承创新的示范性工程。 一、藏医药产业迎来跨区域发展新机遇 藏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加速发展。石家庄高新区依托区位优势与产业基础,率先在非藏区建立完整产业链条,园区规划涵盖药材加工、制剂生产、科研创新等环节,其中虫草口服液等特色产品生产线填补了华北地区相关领域空白。 二、全产业链布局构建协同发展生态 一期工程已建成5条自动化生产线及研发中心,可生产胶囊、片剂等剂型;二期将扩建8万平方米设施,重点打造藏医院与商业展馆,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科技馆通过沉浸式展览展示藏医古籍与诊疗技术,为公众提供文化科普服务。 三、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园区引进现代化制药设备的同时,保留传统炮制工艺,建立药材溯源体系。工程技术中心联合多家机构开展藏药活性成分研究,目前已申报多项专利。临床调理区将藏医特色疗法与现代康复医学结合,探索慢性病防治新路径。 四、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格局 项目投产后可创造数百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配套产业发展。预计年产12亿粒制剂,产品辐射京津冀及东北地区。税收贡献将反哺地方医疗体系建设,部分收益专项用于藏医药古籍数字化保护工作。 五、文化传承助力民族医药国际化 园区定期举办藏医学术论坛与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汉藏医学理论互鉴。商业中心设置跨境电商专区,为藏药走向国际市场搭建通道。该模式有望为其他民族医药产业化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石家庄高新区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正逐步形成以藏药为特色的健康产业集群。该项目的落地不仅拓宽了民族医药发展空间,更为传统医学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实践样本。
2025-08-29
-
石家庄高新区以高标准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石家庄高新区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推动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升级。近期召开的专题会议明确提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更高政治站位、更严纪律要求保障区域战略部署落地见效。 一、政治建设筑牢思想根基 全区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理论学习与重点工作相结合。通过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累计开展专题研讨活动,系统研读重要论述精神。在政务服务领域推行"首问负责制",要求党员干部在项目审批、企业帮扶等环节主动担当,全年协调解决企业诉求。 二、机制创新提升服务效能 聚焦"放管服"改革,高新区整合经贸、规划等部门资源,构建跨部门协作平台。建立重点项目跟踪督办系统,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在产业园区试点"一窗通办"模式,将平均审批时限压缩,显著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 三、作风建设强化执行能力 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作风整顿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推诿扯皮等问题。纪检监察部门组织明察暗访,通报典型案例。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领导干部每月至少深入企业调研,形成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 四、能力建设锻造专业队伍 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围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开展专题培训。选派业务骨干赴先进地区跟岗学习,引进专业化人才充实招商团队。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将营商环境指标纳入干部评价标准。 当前,石家庄高新区正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通过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持续优化投资创业生态。下一步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8-29
-
石家庄国际投资推介会签约项目创历史新高
2017年,石家庄市在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上成功举办国际投资合作推介会,现场签约57个重点项目,招商引资规模突破历年记录。项目涵盖外资、内资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展现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 一、引资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 本次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超千亿元,外资项目涉及高端制造领域,内资项目聚焦基础设施与产业升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0亿元以上项目占比近半,其中4个百亿级项目成为推动区域产业链延伸的核心引擎。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签约项目中,科技类项目达16项,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七大新兴产业项目合计19项。这些项目具有技术密集、能耗低、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将助力石家庄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重大项目引领产业升级 28个超10亿元项目中,包含7个50亿元级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分布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与循环化工园区。此类项目将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形成多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四、投资结构体现高质量发展导向 与往届相比,本届签约项目呈现“三提升”特征:科技含量提升、环保标准提升、亩均效益提升。新材料项目采用国际领先技术,部分产品可填补国内空白;新能源汽车项目将引进智能化生产线。 此次签约成果标志着石家庄市在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产业链招商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后续将建立项目落地服务专班,确保资金到位率与开工率双达标。
2025-08-29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